過去的2017年里,伴隨著微信、支付寶移動支付逐漸成為大眾的生活消費方式,原有如停車場、高速收費站等這些特殊的場所也迎來了收費方式的變革,而這場變革相較于大眾在商業消費環境中的移動支付方式來說似乎更猛烈一些,因為它是無感支付!
2017年6月20日,支付寶牽頭在上海虹橋機場停車場落地的支付寶智慧停車場項目正式啟用,這也是國內首個啟用無感支付的智慧停車場,車主無需付現,無需掏手機掃碼,停車場出口攝像機自動識別車牌后開閘放行,整個過程無需停留等待做其他動作。
隨后11月底,杭州開啟了國內首個道路停車的無感支付應用,原理一樣,應用場景從室內停車場普及到了城市道路。
去年9月,全國首例“無感支付”概念的高速公路全支付車道正式落地濟南,標志著我國高速公路也正式走進“無感支付”時代。
“無感支付”在停車收費領域的大踏步發展,主要得益于車牌識別技術、互聯網技術、移動支付技術的日趨成熟和普及化,要開通這項應用,只需要用戶在手機支付寶應用中將自己的車牌和支付寶做綁定,設置一定額度的免息免密,在目前各大城市已開通了支付寶停車繳費無感支付的停車場、高速收費站、路邊停車等場景下即可享受無感通行的體驗。
“空付”的應用構想
這里的無感支付其背后的原理其實就是“空付”,據支付寶相關負責人表示,“空付”就是你可以掃描任何一個東西,比如一只寵物,然后綁定支付寶,設置金額上限,然后就可以不拿出手機,借助那只寵物完成支付。